“情系沾岭”主题征文大赛评奖结果揭晓
由昔阳县沾尚镇人民政府、昔阳县文联主办,昔阳县作家协会承办的“情系沾岭”主题征文大赛日前评奖揭晓。
本次大赛从2022年7月20日启动,2022年9月20日截稿,共收到来自全国16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参赛作者的散文、报告文学稿件782篇。征稿结束后,经昔阳县作家协会初选,由杨凤喜、许建斌、高璟、孔瑞平、王鹏宇五位专家组成评委会,经充分讨论,投票产生了获奖作品。
具体获奖名单如下:
一等奖(1名):
陈亚珍《源头》
二等奖(2名):
赵姝梅《胭脂花开》
张玉《沾尚行之“源”中“缘”》
三等奖(3名):
王芳《两河源之思》、
王玲花《沾岭深处》
郭康鑫《今宵有梦定江南》
优秀奖(10名):
宋明珠《红色、绿色、黄色》
李怀英《老兵裴桃孩戎行录》
王建玲《茴子白的水木年华》
赵晓英《晚霞恢弘》
赵亚明《水之源 生之源》
王石林《寻找》
赵保柱《晚霞落在沾岭山上》
郑彦芳《家在清漳河畔住》
王秀华《一弯一情一攀一境》
李保明《读碑五悟》
入围作品奖(17名):
董彦军、郝跃红、贾艳梅、王长英、
孔维所、祝宝玉、高小平、梁永强、
毛昊亮、张瑞清、马俊峰、王福军、
白天、赵效中、王景元、张旭东、刘海斌。
按照本次活动安排,评奖结束后主办方将在沾尚镇举办一个隆重的颁奖仪式,把这些用生花妙笔描写沾尚、赞美沾岭,全方位展示沾尚的红色文化、绿色生态、金色未来的作者们邀请到沾尚镇,届时正式宣布评奖结果,让大家在清漳河畔,在安家庄康养基地,在车道沟红色教育基地……分享喜悦、一同放歌,与两河源的山山水水共同见证这个值得铭记的时刻。
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,主办方和承办方做了精心准备。然而,由于疫情原因,颁奖仪式一拖再拖,以至于我们不忍再让所有热心参赛的作家和文友继续等待,所以,决定在颁奖仪式举行前先行公布评奖结果。
也许美好事物到来前都会经历小小的波折,我们只能耐心接受。更或者它不是最不好的:我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去筹备我们的颁奖仪式,力求更为丰满和完美。
感谢所有参与投稿的文友们。谢谢你们的热情和爱。你们的作品有如锐笔挑起了古老沾岭的面纱,让它从历史深处、太行深处冉冉而出,惊艳世人;也想借此感谢一下热心参与的诗人们。很抱歉这次征文没有设置诗歌奖项;但是无可否认,你们的作品是精彩的,你们的情怀是可爱的,你们已经成为沾尚永远的朋友。
最后,真诚感谢指导这次征文活动的山西省散文协会、晋中市文联、晋中市作家协会!感谢你们的加持,感谢文学的滋养,感谢沸腾的生活和昂扬奋进的时代。
拖岚轻舞,清漳欢唱,沾岭展开了辽阔的怀抱……朋友们,欢迎你们到沾尚来!
【投稿及版权声明】
1、本投稿声明适用于所有在本网站上进行投稿的作者。通过投稿,作者即视为同意并遵守本投稿声明的规定。
2、为保证作品质量和网站形象,我们对投稿作品有一定的要求: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,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,也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。作品内容应积极向上,不包含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内容。我们欢迎各类文学作品,包括故事、诗歌、小说、评论等等。
3、为保护作品的版权,我们采取了多项技术和管理措施。但在网络环境下,完全杜绝抄袭和盗用作品是不可能的,因此我们无法对所有读者行为承担责任。如出现抄袭、盗用问题,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尽力协助解决。
4、对于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,我们坚决反对并将予以打击。如果有他人侵犯了您的作品版权,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相关证据。我们将积极响应并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。
5、我们作家站致力于为作者提供一个优秀的展示平台,并确保作品的版权和合法性。请作者严格遵守投稿声明和版权声明,在享受平台资源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,也要尊重他人的版权,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环境。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!
由昔阳县沾尚镇人民政府、昔阳县文联主办,昔阳县作家协会承办的“情系沾岭”主题征文大赛日前评奖揭晓。
近日,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编选的《中国微型小说读库》(第1辑)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最近,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主办了“中原作家群聊‘网格本’”的直播活动。总台主持人张泽群,与邱华栋、冯俊科、柳建伟、李洱和梁鸿五位作家共读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“外国文学名著丛书”。
尽管已经去世了40年,但没有几个科幻作家能够像美国作家菲利普·金得里德·迪克那样,给科幻文学开创一种全新的审美风格,也没有几个作家能够对美国梦的破碎作出如此准确的预言。
华百网山西讯 4月19日下午,“作家进校园”文学讲座第二讲在太原师范学院图书馆一层报告厅开讲。山西省著名作家杜学文以“刘慈欣写了些什么——与朋友们谈谈刘慈欣 ”为主题作报告。
作为一个出生在农村、成长在农村、靠读大学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的农家子弟,我的骨子里流淌的是农民的血液,思维方式与处事习惯总也脱离不开固有的农民情结。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——不到处走走,就不知道这句俗语的奥秘。在这个金风送爽的九月,当我踏上稷山这片土地后,还是不由得想到了这句俗语。